<samp id="zfmrs"><output id="zfmrs"></output></samp>

    1. <ol id="zfmrs"><output id="zfmrs"></output></ol>

      首頁>檢索頁>當前

      全國兩會,來自代表委員的民族教育聲音

      發布時間:2023-04-17 作者:徐楊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民進通遼總支副主委、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教務科研處處長王曉紅:建議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將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積極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的課程體系、教材體系,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如春風化雨般滋潤每個學生的心靈。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中心校校長梅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繁榮的重要載體。國家統編教材就是我們學習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工具,只有溝通才能讓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欣賞,才能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掌握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讓少數民族孩子們走向世界,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鄉村教育振興與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玉龍:建議增加邊境縣學前教育及義務教育教師編制,繼續加大對邊境縣幼兒園及義務教育學?;A設施建設力度,減免邊境縣直過民族及城鎮低收入家庭幼兒保教費的相關政策,對邊境縣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等。

      全國政協委員、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中學副校長賀穎春:解決西部民族地區縣域中學發展困境,要通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組織開展扎實有效的縣域中學幫扶工作,完善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保障體系,規范高中招生錄取機制、保證教育投入機會均等,促進縣域中學與城區普通高中整體協調發展,實現學校自身發展與生源質量提高良性循環。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建議全面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一是在教育經費投入上,變“雙軌制”為“單軌制”,由縣級財政投入辦學。二是在教育資源配置上,變城鎮學校不斷從鄉村學校抽取優秀教師,為城鎮學校優秀校長教師反哺、支持鄉村學校。三是在辦學標準上,變城鄉學校統一辦學條件標準為在經費、師資、設施配備上進一步向鄉鎮學校傾斜。四是在辦學體制上,變“以城帶鄉”為“城鄉一體”。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自主管理中心主任潘曉慧:建議地方教師流動輪崗帶動薄弱學校師資。首先要加強地方師范院校鄉村教師培養。其次,要給地方教師減負,讓他們把時間用于鉆研教材教法,提升教學質量。再次,要通過流動輪崗的方式,地方師范院校跟地方的中小學進行合作,采用“U-G-S”(師范大學—地方政府—中小學校),提升最基層的中小學師資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副校長、花坪小學副校長劉發英:建議穩定教師隊伍,持續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一是強化教師培訓,提升教師業務能力。建立健全三位一體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落實縣鄉校三級培訓體系等。二是穩定教師隊伍,落實保障長效機制。制定教師獎勵性補貼發放辦法;建立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落實保障長效機制等,讓教師“引得進,留得住,教得好”。

      全國政協委員、西藏大學教授圖登克珠:建議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大民族地區高層次人才返鄉就地安置工作,完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二是提高準入門檻、鼓勵現有師資進行繼續教育,嚴禁從民族地區鄉村教師隊伍中借調教師從事非教育工作等政策,提高鄉村教師隊伍素質。三是建議“十四五”期間,繼續加大民族地區鄉村教育“國培計劃”行動力度,把偏遠落后地區和薄弱地區的鄉村教育作為國家投入的重點。

      落實“雙減”政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民族大學副教授李莉娟:建議加大師范生培養力度,助力“雙減”政策更好落地。一是強化“四個回歸”的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情懷、教師職業道德、教師研究能力的培養。二是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將哲學、歷史、文學、藝術、美學等課程,作為基礎學科增加授課課時。三是持續提高教師待遇,讓更多人志愿從事教師行業。四是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縮小地區差距,讓發達地區與西部落后地區之間形成以引導、培育先進教育理念為主的教師培訓常態化機制。五是國家從政策上支持將地方院校培養的師范畢業生安排到當地中小學任教。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陳貴云:建議加強非學科培訓監管,防止音體美教育應試化成為新負擔。一是加強非學科校外培訓機構監管,防止其將經營壓力從學科類轉向非學科類。二是持續強化過程性評價,合理控制音體美課程在基礎教育總課程中的占比。三是允許不發達地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音體美評價選項,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和實際,重點關注農村、欠發達地區學生。四是持續改變家長教育觀念,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高級中學副校長黃花春:針對邊境民族地區中小學教育發展,提出五個建議,營造更加健康、更加多樣、更具活力的教育生態。一是推進教師評價機制改革,建立以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為特征的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二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學習方式。三是推進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工程,充分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四是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五是加強公共教育供給和利用,豐富學生課外的學習生活。

      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李杏玲:建議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的投入,重點解決經濟欠發達地區職業學校雙師型的教師培訓、實訓基地建設、特色專業建設等方面的資金問題,幫助其盡快做出困難,步入良性的發展。加大支持力度,保障經濟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解決當地政府對職業教育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薄弱的問題,提高職業教育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運營三公司工務維保部副經理張杰:建議加大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促進力度,在法律層面明確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強度,確保職業教育經費年度投入與在校生數量比例平衡。建議推動職業教育與民族地區產業融合發展,培養更多符合民族地區產業需要、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兼備的高技能人才。

      促進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中西部高校占全國高??倲档陌霐抵?,是中西部全面振興的戰略內生力量。沒有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興,就無法全面縮小區域差異、城鄉差異,就無法實現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建議將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成效轉化為區域經濟的支撐能力,走出一條立足地方、扎根地方、服務地方,具有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的特色發展之路。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建議高校主動與中西部地區“結對子”,本科招生計劃向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開設適應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具有行業特色的學科專業,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要實現招生專業全覆蓋,加大研究生支教團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指標支持力度,鼓勵更多畢業生到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就業創業。

      (來源:微言教育、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光明日報、央廣網、央視新聞客戶端、民族時報等)(《中國民族教育》2023年第4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blackfalconsolutio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真人实拍女处破www免费看_欧美日韩一级片_国产人成精品综合欧美成人_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