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命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按照“方向是核心,平穩是關鍵”的總體原則,實現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度入題,服務教育強國建設、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提升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選拔,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命題遵循高考評價體系要求,體現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注重考查探索性、思辨性思維品質和在聯系實際中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靈活運用能力。
2023年高考全國卷種類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課標Ⅰ卷和新課標Ⅱ卷,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全國甲卷、全國乙卷和新課標卷。
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矢志奉獻國家和人民?!备呖济}加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入試題的深度,以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增強思想凝聚力,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啟智潤心,引導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深度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價值引領
高考命題全面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心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融入考試內容,引導學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讓學生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夯實成長成才的思想理論基礎。
語文新課標Ⅱ卷現代文閱讀Ⅰ材料一摘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談談調查研究》,選文部分是講話中關于調查研究應堅持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原則的兩段,要言不煩,觀點明確,所闡釋的也是學生應了解的道理,啟發青年一代傾聽時代呼聲,面向實踐學習,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獲得真知灼見。文綜新課標卷第13題,以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六個必須堅持”的論述創設情境,考查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的地位和意義的把握水平,引導學生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自己的思想方法,掌握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總鑰匙”。地理試題摘選黨的二十大報告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材料,引導學生從地理視角理解與認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如文綜全國甲卷第44題圍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要求學生闡釋與運用自然環境整體性原理,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所蘊含的科學內涵。
生動展現新時代偉大成就,增強“四個自信”
新時代的偉大變革,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新時代的矚目成就中蘊含著講不完的中國故事、挖不盡的精神富礦,是激勵學生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絕佳素材。高考命題通過展現我國科技自立自強、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變化等成就,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
理綜全國乙卷第35題以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祝融號”成功登陸火星為背景,展現我國在探月探火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理綜新課標卷第17題以世界現役運輸能力最大的貨運飛船——今年5月成功發射的“太空快遞”天舟六號為背景,展示我國科技創新實力,引導學生樹立科技強國的遠大理想。文綜全國甲卷第1—3題,講述了泉州大規模出口胡蘿卜基地由原先依靠進口種子到實現國產種子替代的故事,增進學生對國家、對家鄉未來發展的自信心。理綜全國甲卷第31題以某旅游城市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后城市環境發生的變化為背景,展現水體清澈、魚躍鳥鳴、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體現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和意義,引導學生感悟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新局面。
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家國情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也是中華民族不斷前行最深層、最持久的力量。高考命題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過選取具有學科特色又形式多樣的素材,強調挖掘其內在價值,引導學生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對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從精神深處認同,使其傳承中華文化的基因更加自覺,民族自豪感顯著增強。
語文全國甲卷論述類文本節選自《以考古學構建中國上古史》,文中列舉的諸多考古發掘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了堅強支撐,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中華文明,鼓勵他們繼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文綜全國甲卷第47題以春秋時期孔子的“樂教”設置試題情境,強調“樂教”育人才、齊風俗、實現政治與社會理想的獨特功能,啟發學生認識“樂教”對儒家文化的豐富和發展,以及對于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英語全國乙卷語法填空題語篇講述首都北京悠久的城市歷史,強調城市發展建設中必須尊重歷史傳統、保存珍貴遺產,引導學生認識到文化遺產對保持民族文化傳承、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意義。文綜全國乙卷第40題以近年來傳統文化類節目在電視臺熱播、傳統文化熱持續升溫為背景,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中國傳統文化,思考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理綜新課標卷第7題選擇有代表性的甲骨文、壁畫等文物,考查文物及其修復材料中成分的基本概念,引導學生自覺保護文物、傳承文化。
遵循高考評價體系要求,提升人才選拔培養質量
高考命題依托高考評價體系,科學選取情境設計試題,深化基礎考查和實踐應用能力考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新試題設計,有效鑒別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發展潛能,激發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
深化基礎考查,助力厚積薄發
2023年高考命題進一步深化基礎性考查,突出主干知識和通性通法,注重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強調對知識方法的內化掌握和深刻理解基礎上的綜合運用,要求學生深入思考學科本質,重視知識內在聯系,具備靈活遷移能力,加強對支撐學生終身發展的知識、能力和素養的培養。
數學新課標Ⅱ卷第9題以多選題的形式考查圓錐的內容,四個選項設問逐次遞進,前面的選項為后面的選項提供了條件。試題全面考查學生基礎,各選項分別考查圓錐的不同性質,各有側重,又互相聯系,重點突出。數學全國乙卷理科第6題考查了三角函數的周期性、單調性、對稱性等性質,突出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性質的考查要求。物理試題注重考查學生對基本實驗原理的理解、基本實驗儀器的使用、基本測量方法的掌握和實驗數據的處理等內容,如理綜新課標卷第23題設置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實驗情境,要求學生正確使用螺旋測微器,掌握單擺的組裝、使用條件和數據處理。物質的量及其相關概念是分析和解決化學變化問題的基本物理量和工具,屬于學習化學的必備知識,如理綜全國甲卷第10題以阿伏加德羅常數為載體,針對宏觀物質的粒子在體系中真實存在形態,進行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綜合性深入考查。理綜新課標卷第3題考查學生對人體適應性免疫及免疫細胞功能的理解,引導學生注重對基本概念的辨析。文綜全國乙卷第4—5題,針對龍里豌豆尖的銷售特點和市場特點設計問題,充分體現了傳統農業、交通運輸業、服務業、區域發展差異等多個地理事象間的聯系,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綜合理解和靈活運用。
緊密結合實際,倡導學以致用
2023年高考試題更加突出真實問題情境的設計,試題廣泛取材于社會生產、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逐步從“解題”走向“解決問題”,養成學以致用的良好思維習慣。
理綜全國甲卷第32題以乙烯在植物果實成熟中的作用為背景,考查學生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農業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體現了科學技術對推動農業發展進步的意義。理綜新課標卷第24題以趣味濃郁的“打水漂”游戲為背景,考查學生運用簡單物理模型解釋有趣生活現象的能力,凸顯物理從自然生活中來、到自然生活中去的科學魅力。文綜新課標卷第41題以家庭成員之間借款糾紛案為素材,創設貼近現實生活場景的試題情境,要求學生以人民調解員的“模擬身份”分析借款人的不當言行并提出解決糾紛的建議,體現出很強的參與性和實踐性特色。
創新試題設計,聚焦思維品質
高考試題從變換試題呈現形式、設置開放性問題和創新設問方式等方面創新試題設計,聚焦考查思維過程和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在多角度思考、個性化表達的基礎上創造性解決問題,引導辯證思維、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高考通過圖形、圖表等豐富試題的呈現形式,要求學生客觀全面地提取有效信息,準確概括和描述所涉及現象的特征及其相互關系,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信息中蘊含的規律或原理。如理綜新課標卷第13題以向飽和AgCl溶液中滴加氨水的反應為背景,呈現了一個自變量下的多個因變量變化過程圖,考查學生從圖中提取和加工實驗數據的能力。
高考設置開放性試題,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從多種途徑解決問題,對論證結果進行反證和探索,凸顯思維個性、發展潛力。如文綜全國乙卷第42題以梁啟超的“民德”觀點為主題,構建多視角問題任務,學生可以肯定或否定材料中的觀點,也可以對觀點進行商榷補充,試題對啟發學生獨立探究和進行觀點創新具有積極意義。理綜全國甲卷第31題圍繞調查水鳥的環境容納量設計試題,要求學生在食物方面從多個角度思考調查所需的內容,考查發散思維。語文名篇名句默寫題型從單一性的封閉式記憶考查向個性化的開放試題轉變,如新課標Ⅰ卷和Ⅱ卷第17題的第(3)小題均源于生活場景,給學生答題提供了更多的作答空間,答案并不唯一,填入的詩句只要符合特定要求即可。學生可以從課標規定背誦的古詩詞篇目中找到答案,也可以利用自主學習的古詩詞進行作答。
高考試題創新設問方式,引導學生改變固化的思維方式和答題模式,促進自主思考,提升創造性思維水平。如語文試題改變文言文斷句的設問方式,摒棄斷句語段標注為四種斷句結果的選擇題,調整為語段設置八個斷句點,要求學生從中選取三個正確的斷句點。這種新穎的設問方式有效規避了排除、猜測的可能性,引導考生認真閱讀、理解文意、自主斷句,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水平。
豐富素材內涵,促進全面發展
素材是高考命題的基礎,為考查各項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提供具體情境。各學科精心篩選思想品德、科學探究、體育意識、審美情趣、勞動教育等方面的素材,深入挖掘素材的內涵意義,主題鮮明,充分發揮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在思想品德方面,文綜全國乙卷第20題選取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60周年的素材,幫助學生深刻領會雷鋒精神。在科學探究方面,理綜全國甲卷第23題探究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平均速度與時間的關系,要求學生學會從實驗中總結規律,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在體育意識方面,理綜新課標卷第32題要求學生分析運動過程中各項生理變化的原因和作用機制,提升運動的科學性。在審美情趣方面,語文新課標Ⅱ卷文學類文本閱讀材料《社戲》描寫蘿卜溪社戲的盛況,情節較為集中,富有民俗趣味,舞臺場景描寫熱鬧酣暢,自然風景描寫美輪美奐,人物描寫具有傳統世情小說的風韻,讀來美不勝收。在勞動教育方面,理綜新課標卷第2題呈現了我國勞動人民在農業生產中積累的低溫儲存、春化處理、風干儲藏、合理密植、間作種植等經驗,引導學生增強勞動意識。
持續加強考教銜接,發揮協同育人重要功能
2023年高考命題進一步加強考教銜接,與高中課程改革及新課程標準落地攜手同行,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和協同育人功能,引導高中轉變育人方式、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實施教學,夯實學生知識基礎,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
體現課標理念,加強核心素養考查
2023年,高考全國卷首次推出全科目的新課標卷,命題嚴格依據高中課程標準,突出落實新課標精神,確保平穩銜接。在考查內容的范圍上與課程標準保持一致,注重考查的全面性,同時突出主干,引導依標施教。在考查要求上,與課程標準提出的學業質量標準對接,既不超出標準,又不降低要求。在考查理念上,注重課程標準提出的核心素養,突出關鍵能力考查,引導培育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推動教學落實核心素養培養,促進教、學、考有機銜接。
新課標卷根據課標的變化不再設計選考試題。文科綜合注重新課標中新增內容的考查,增強必修、選擇性必修課程間的聯系,如文綜新課標卷第23題結合國家糧食安全的論題,考查學生對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所斷定的前后件的邏輯關系與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所斷定的前后件的邏輯關系的掌握程度,體現了對新增的形式邏輯內容的考查。第31題、32題分別以新增的“古代世界的帝國”“中古時期的歐洲和亞洲”為考點設計試題,第25題將必修部分的“百家爭鳴”與選擇性必修3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相結合,考查荀子、韓非、李斯思想的共通之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注意知識的整合和知識體系的建立。
理科綜合試題均依據相應版本的課標命制,確保各卷種的考查內容都在課標要求的范圍之內。如全國甲卷第36題和新課標卷第30題以藥物合成路線為背景,考查學生對教材中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兩個合成路線中均含有帶氨基的有機物,考查時嚴格依照對應的課標命題。新課標卷第30題針對新課標所要求的“胺的結構特點”進行設問,考查了氨基官能團,而全國甲卷第36題則根據老課標要求,未針對氨基的相關知識進行設問。
契合學情教情,合理設計試題難度
今年是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新形勢下的首次高考,為摸清學情、教情、考情,教育部教育考試院赴多省開展實地調研,深入了解三年疫情對教學秩序、教學水平、學生學習效果等的實際影響,科學設計試題試卷難度。命題注重提升學生在考試中作答的感受度、獲得感,以實現“學有所獲,考有所得”,努力讓高考既增信心,又暖人心。
各學科對難度的調控,在整卷設計上,目標是難度適當,“讓優秀的學生得高分,讓努力的學生能得分”,實現試卷難度與學生水平相匹配。在難度結構上,強調不同層次試題合理配置,科學把控好難度梯度,實現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選拔功能。如數學試卷取消了選擇和填空壓軸題,減少學生作答中的卡殼現象,使做題過程更加順暢。在試題設計上,綜合考慮影響難度的各種因素,從閱讀量、思維量、計算量等方面綜合把控難度,避免繁難偏怪。如語文控制閱讀總量,降低作文審題難度;物理減少了定量計算類選擇題的數量,增加了定性分析選擇題的數量;化學試題對于計算的考查更多關注學科思維,避免復雜的數值運算,重在考查學生對各種變量關系的判斷,僅要求學生列出表達式,不必進行復雜的數值運算。
創設平實情境,利于學生發揮水平
情境是真實的問題背景,是以問題或任務為中心構成的活動場域。高考在情境化試題命制過程中,選取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貼近日常生活所見、所思、所想的素材,創設平實、溫和的試題情境,以友好的呈現形式幫助學生在考試過程中保持平穩心情,更好地發揮水平。對于抽象學科問題情境的設置,使情境與合理的思維強度和抽象程度相匹配;對于學科理論應用情境的設置,控制應用的范圍和深度,力求使情境化試題能夠激發學生作答興趣。
如語文新課標Ⅰ卷作文題以“故事的力量”為話題創設情境,學生在作答時,可以思考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見聞寫熟悉的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講好個人成長故事,試題風貌積極親切,使學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英語全國甲卷書面表達題設置學校舉辦用英文講中國故事征文活動的情境,要求學生以一位中國歷史人物為題寫一篇短文投稿,試題情境密切聯系學生學習、生活體驗,喚起學生積極心態。文綜全國甲卷第26題以北宋開封市民的日常生活場景為背景,所列選項多為學生熟知的生活體驗,試題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有利于增強情境友好程度和激發學生作答興趣。理綜新課標卷第25題以教材中介紹的物理學史上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實驗為背景,學生對此問題情境不陌生,有利于學生發揮水平。
《中國教育報》2023年06月13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blackfalconsolutions.com All Rights Reserved.